国际人士见证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 分类: 行业新闻
- 来源:生态环境部
- 发布时间:2020-12-07 09:3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相关领域国际专业人士看来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持续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蓝藻暴发到安全用水 ,以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让—弗朗索瓦·唐泽尔的办公室里,他2016年获得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国际人士见证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概要描述】 天更蓝、山更绿 、水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相关领域国际专业人士看来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持续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蓝藻暴发到安全用水 ,以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让—弗朗索瓦·唐泽尔的办公室里 ,他2016年获得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 分类: 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生态环境部
- 发布时间:2020-12-07 09:39
- 访问量:
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在相关领域国际专业人士看来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持续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蓝藻暴发到安全用水 , 以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让—弗朗索瓦·唐泽尔的办公室里 ,他2016年获得的中国政府友谊奖奖牌十分醒目 。作为流域组织国际网常设技术秘书处秘书长 、法国水管理专家 ,唐泽尔深入参与了中法河流合作治理项目 ,见证了中国从本世纪初至现在的水资源治理进程 。“我看到中国政府和人民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决心和取得的斐然成果 。中国不仅将水资源治理作为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优先事项 ,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
早在本世纪初 ,作为法国水资源国际办公室主任,唐泽尔便受邀参加黄河国际论坛等大型水资源治理论坛 ,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2009年 ,法国生态 、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与中国水利部共同签署了《关于水资源领域的合作协议》 ,选定海河流域作为试点开展合作 ,唐泽尔是法方团队成员之一 。2011年 ,中法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正式启动 。
“第一次去海河流域考察时正值夏天 ,由于蓝藻暴发 ,水面都是绿色的 ,有些河段甚至是绿色油漆状,已经无法再作为饮用水源使用 。”唐泽尔回忆说 ,那时海河流经区域普遍存在地表水枯竭、地下水超采、水污染等问题 ,法中双方团队进行充分商讨后,决定借鉴巴黎河流藻类治理经验 ,构建了蓝藻暴发预测模型 ,整合形成一套适合流域特点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为成功应对北方水库蓝藻暴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
如今,该项目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合作,第三阶段合作也进入了延长期 ,将开展滦河诊断 、规划技术与方法指南编制 、引滦水资源保护行动计划 、水资源预警机制等工作 。
近些年来 ,唐泽尔几乎每年都会到访中国一到两次 ,每年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中国政府这些年来加大资金 、技术和人力等方面投入,无论在河流水域修复治理、水源地保护 ,还是在城市水体治理、节水宣传等方面 ,都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不仅有效防范水体污染 、提高水环境管理效率,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用水环境 。”
唐泽尔认为 ,中国的水资源治理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例如中国在流域生态治理过程中实施的河长制 ,让河流有了自己的守护人 ,提高了治理力度和效率 ,是中国复杂水环境这一大背景下的制度创新 ,具有参考价值 。”唐泽尔注意到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水资源治理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 ,除中法间合作项目外 ,还有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中德重大水专项合作项目等 ,以不同形式助力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进程 。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 ,如此重视水资源治理和保护 ,其意义是世界性的 。我相信 ,随着相关政策在更广范围内得到落实 ,中国将成为全球水资源治理领域更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唐泽尔说 。
从黄沙蔽日到林海涌动 , 以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
经过当地人民多年的艰苦奋斗 ,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库布其沙漠得到了有效治理 ,昔日“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沙地变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 ,浙江“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让乡村变得洁净 、美丽……在这些地方实地考察后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室主任旭日夫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由衷赞叹 。
去年 ,旭日夫就“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课题 ,随团走访了中国内蒙古 、河北、浙江等地 。在河北塞罕坝林场,他走进茫茫人工林海 ,深受震撼 。“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 ,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 。”旭日夫感慨地说 ,中国人民让荒原变林海 ,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
监测结果显示 ,自2004年以来,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少” ,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 ,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与2009年相比,目前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在旭日夫看来 ,中国的许多太阳成集团项目对蒙古国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成功减少了跨境沙尘暴” 。
“鉴于地理位置相近 、气候条件相似 ,塞罕坝从荒漠变森林的经验对蒙古国很有借鉴意义 。”旭日夫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深入 。中国“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近年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荒漠化防治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 ,中国荒漠化防治先进技术 、治理模式得到推广 。“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 ,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绿色发展树立起良好榜样。”旭日夫说。
从少有蓝天到空气清新, 以科学力量守护蓝天白云
从1982年首次访华开始,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秋元肇至今已到访中国百余次 。他对本报记者表示 ,前些年 ,北京的冬天很少能见到蓝天 ,最近几年 ,冬天的北京蓝天频现 ,空气清新 ,雾霾天气显著减少,“中国生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作为知名的空气污染问题专家 ,秋元肇对中国大气状况的持续改善感触良多。“中国政府在听取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中国民众也积极参与其中 ,使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最近几年 ,中国积极致力于发展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使用 ,积极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这些举措对于改善大气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在秋元肇看来 ,中国积极参考欧美和日本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和相关经验 ,充分吸纳中国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因此中国生态保护政策立足科学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清华大学交流期间 ,他发现相关研究人员在深入了解大气问题的基础理论之后,提出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被生态环境部的相关政策所吸收 。“正因源自理论 、立足实践 ,这些政策建议对当下有用 ,而且面向未来。”让秋元肇深感自豪的是 ,他的基础研究成果“也为中国治理空气污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而且他的中国学生们积极活跃在中国大气治理领域。
秋元肇说 ,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在面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时 ,各国应携手共对 。“日中两国在节能太阳成集团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其中科技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希望今后相互学习 ,不断推进太阳成集团官网之间的合作 ,让太阳成集团的地球更美好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海tyc234cc(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1-35120259
邮箱地址:
sepg@raven-iot.net
网站地址:
www.raven-iot.net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通路118号天盛广场A座22楼
版权所有:上海太阳成集团tyc234cc(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08011612号